海南大学举办第四十四期顶尖科学家讲坛
本站讯(记者 张梦婷 廖丹丹 通讯员 邢靖晨)9月17日上午,海南大学第四十四期顶尖科学家讲坛在社科楼二楼报告厅举办。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界面与光子学实验室主任、被誉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之父”的米夏埃尔·格雷策尔作题为《从化学到光伏-材料创新引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革命》的主题报告。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徐伟;海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骆清铭,党委常委和校领导高佃恭、李步洪、聂宗秀出席讲坛。
9月17日上午,海南大学举办第四十四期顶尖科学家讲坛。这是讲坛现场。廖丹丹 摄
米夏埃尔·格雷策尔以材料创新在钙钛矿光伏技术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为切入点,围绕分子光伏研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应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崛起历程,介绍了组分调控、分子工程、界面化学以及维度控制在新型光伏技术最新研究进展。同时,回顾了载流子传输结构的演变历程,剖析并展望了产业化格局的变更趋势,还分享了其团队在钙钛矿材料与器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9月17日上午,海南大学举办第四十四期顶尖科学家讲坛。这是米夏埃尔·格雷策尔作报告。张梦婷 摄
米夏埃尔·格雷策尔指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凭借其高效的光电转换效率、低成本制备工艺以及优异的可调控光电性能,已成为近年来光伏领域最具变性的技术之一。他表示,目前针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产业化的研究思路正逐渐从单纯追求效率转向更加关注器件的耐久性和制备的可控性,未来研究要基于预测进行碳基材料设计并积极探索环境友好型制备工艺,建立标准化测试体系。
9月17日上午,海南大学举办第四十四期顶尖科学家讲坛。这是师生代表提问。 张梦婷 摄
讲坛现场座无虚席,师生们聚精会神地聆听报告,并围绕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创新理论和技术突破,展开交流与讨论,米夏埃尔·格雷策尔专业、耐心地对师生代表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相关部门负责人,相关学会、企业科协、高校科协等科技工作者代表;海南大学相关单位、部门负责人,海甸校区、儋州校区、观澜湖校区(含城西教学点)、崖州校区700余名师生代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参加讲坛。
初审:刘 霞
复审:符 涛
终审:韩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