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班动态
-
本站讯(记者 廖丹丹 孟庆存)5月28日下午,海南大学第三期人文社科名家讲坛在田家炳楼副楼报告厅举办。国家级人才、区域与城市规划专家方创琳作题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与美丽中国建设》的主题报告。海南大学党委书记符宣国,党委常委和校领导贺勇、李步洪、韩淑梅、谭勇、杨志昕出席讲坛。李步洪主持讲坛。 5月28日下午,国家级人才、区域与城市规划专家方创琳在田家炳楼副楼报告厅作报告。廖丹丹 摄 方创琳以我国区域发展均衡分界线为引,分别从城市群内涵、城市群建设的战略地位与意义、城市群发展规律、中国城市群发展四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城市群对于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作用,并总结了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城市群建设的对策以及美丽中国建设的基本思路。 方创琳指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城市群既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区,也是国家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区与美丽中国建设的先行区。建设美丽中国要遵循客观规律,通过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自然资源高效率利用、经济社会高质量...
-
本站讯(记者 梁淑仪 廖丹丹 蒋启迪)5月27日上午,海南大学第二十五期顶尖科学家讲坛在田家炳楼副楼报告厅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天琴中心主任,天琴计划首席科学家罗俊教授作题为《空间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简介》的专题报告。海南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王胜,海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骆清铭,党委常委和校领导高佃恭、聂清斌、邱锡光、贺勇、邹勇华、刘谦、李步洪、陈骏、韩淑梅、谭勇、杨志昕出席讲坛,骆清铭主持讲坛。 罗俊围绕“天琴计划”——空间引力波探测的相关工作背景、研究进展及重点任务等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他指出,天琴计划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国际上领先的空间引力波探测研究,为物理学和天文学领域的重大突破提供有力支持。 讲坛现场。 廖丹丹 摄 讲坛现场。 廖丹丹 摄 讲坛现场座无虚席,师生们聚精会神地聆听罗俊的精彩报告,围绕报告内容主动思考,与罗俊展开交流与讨论,罗俊专业、耐心地对各位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师...
-
本站讯(记者 张娟 通讯员 农伟强)1月4日晚,海南大学第二十一期顶尖科学家讲坛在田家炳副楼报告厅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玉良作题为《二维碳石墨炔进展概述》的主题报告。来自海甸校区、儋州校区、观澜湖校区、崖州湾科教园、城西基础教学部的近1000名师生代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聆听报告。海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骆清铭主持讲坛。 讲坛现场。 张娟摄 李玉良围绕碳材料的发展历史、二维碳石墨炔的核心优势和应用研究进展等内容展开讲解,系统阐述了石墨炔在新氢能源转换、高效人工固氮、光合作用制化学品、生命科学、智能信息等领域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 李玉良指出,石墨炔及其聚集态结构是当前材料科学发展的新科学领域和新兴碳材料的重要研究方向,快速发展的石墨炔在诸多科学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意义重大。 讲坛现场座无虚席,师生们聚精会神地聆听李玉良的精彩报告,围绕报告内容深入思考,踊跃提问,李玉良耐心、专业地为同学们答...
-
本站讯(记者 张刘嘉懿 通讯员 农伟强)12月27日下午,海南大学第二十期顶尖科学家讲坛在田家炳副楼报告厅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朱彤作题为《降碳减污的健康效益》的主题报告。来自海甸校区、儋州校区、观澜湖校区、崖州湾科教园、城西基础教学部的近1000名师生代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聆听报告。海南大学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张继友主持讲坛。 讲坛现场。张刘嘉懿 摄 朱彤以我国的气候变化与空气污染问题为切入点,围绕颗粒物PM2.5的健康危害、空气质量标准的制定与修订流程、气候变化与大气污染的关联机制、极端天气带来的疾病与死亡风险展开讲解,系统阐明了气候变化与空气污染的协同健康效应。 朱彤指出,经过一系列的举措,我国大气环境质量已得到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但是目前我国大气污染指标仍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阈值,气候变化引起的大气污染风险仍不容忽视,以健康效益最大化协同治理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是解决我国大气环境问题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关键点...
-
本站讯(记者 张刘嘉懿 邓群 张子森 通讯员 农伟强)12月23日上午,海南大学第十九期顶尖科学家讲坛在田家炳副楼报告厅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丰昌作题为《我国新污染物治理科技需求初步思考》的主题报告。来自海甸校区、观澜湖校区、崖州湾科教园、城西基础教学部的近1000名师生代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聆听报告。海南大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邹勇华主持讲坛。 讲坛现场。 孟庆存 摄 吴丰昌以我国日益迫切的新污染物治理问题为切入点,围绕加强新污染物监测和评估,建立全面准确的监测体系,及时了解新污染物的分布和影响程度;加强立法和政策制定,强化新污染物治理的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大对新污染物治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共同应对跨境污染挑战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对我国新污染物治理需求提供了初步的方向和思路。 吴丰昌指出,为提升我国新污染物治理的水平,需要促进环境科学与工...
-
本站讯(记者 万睿志 梁淑仪 邓群 通讯员 李宏远 廖丹丹)12月22日至23日,海南大学第五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行,论坛吸引来自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多伦多大学、曼彻斯特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西北大学(美国)、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52名国内外青年学者参加论坛活动。 论坛现场。万睿志 摄 海南省委人才发展局副局长周汝伟,海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于文仲,海南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张继友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论坛开幕式由海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邱锡光主持。开幕式结束后,海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骆清铭与青年学者举行见面会。 周汝伟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海南是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港,具有优质的发展环境、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无限的发展前景。希望各位青年学者能够成为海南发展的合伙人与海南形象的代言人,以无限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和感人的形象,传播海南好声音,为...
-
本站讯(记者 唐天正 邓群 通讯员 农伟强 王鑫宇 陈佩华)12月20日晚上,海南大学第十八期顶尖科学家讲坛在思源学堂大礼堂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杰作题为《迈向核聚变能时代》的主题报告。来自海甸校区、儋州校区、观澜湖校区、崖州湾科教园、城西基础教学部的近2000名师生代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聆听报告。海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骆清铭主持讲坛。 讲坛现场。唐天正 摄 张杰以能源技术变革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作用为切入点,从人类终极能源的重要候选-聚变能、激光核聚变反应的点火之路、国外核聚变能发展路线图、我国核聚变能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核聚变能的发展历史与未来趋势,展望了核聚变能时代将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张杰指出,能源技术变革是历次工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一场以核聚变能驱动的工业革命即将来临。我国激光核聚变研究已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面向清洁能源的激光聚变研究,将有利于带动激光技术、精密光刻、高性能计算、工...
-
本站讯(记者 万睿志 通讯员 李天琦 冉欣司)12月17日上午,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党组书记、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原副主任叶小文在田家炳楼二楼报告厅作《中华文脉与文化自信——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主题讲座。海南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张继友主持讲座。 叶小文围绕“何以重焕光”“何以竞其优”“何以堪大用”“何以是中国”“乐以和其声”等内容,结合丰富详实的史料与生动鲜活的案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性传承与创新性发展进行细致阐述。他指出,“以人为本”的文化底色、“以和为贵”的天下大道、“以心为要”的常青之路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三条重要脉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紧扣中国在世界的和平崛起、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关键性问题,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力。 讲座现场。万睿志 摄 &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