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班动态
-
本站讯(记者 张刘嘉懿 通讯员 农伟强)12月27日下午,海南大学第二十期顶尖科学家讲坛在田家炳副楼报告厅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朱彤作题为《降碳减污的健康效益》的主题报告。来自海甸校区、儋州校区、观澜湖校区、崖州湾科教园、城西基础教学部的近1000名师生代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聆听报告。海南大学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张继友主持讲坛。 讲坛现场。张刘嘉懿 摄 朱彤以我国的气候变化与空气污染问题为切入点,围绕颗粒物PM2.5的健康危害、空气质量标准的制定与修订流程、气候变化与大气污染的关联机制、极端天气带来的疾病与死亡风险展开讲解,系统阐明了气候变化与空气污染的协同健康效应。 朱彤指出,经过一系列的举措,我国大气环境质量已得到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但是目前我国大气污染指标仍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阈值,气候变化引起的大气污染风险仍不容忽视,以健康效益最大化协同治理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是解决我国大气环境问题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关键点...
-
本站讯(记者 张刘嘉懿 邓群 张子森 通讯员 农伟强)12月23日上午,海南大学第十九期顶尖科学家讲坛在田家炳副楼报告厅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丰昌作题为《我国新污染物治理科技需求初步思考》的主题报告。来自海甸校区、观澜湖校区、崖州湾科教园、城西基础教学部的近1000名师生代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聆听报告。海南大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邹勇华主持讲坛。 讲坛现场。 孟庆存 摄 吴丰昌以我国日益迫切的新污染物治理问题为切入点,围绕加强新污染物监测和评估,建立全面准确的监测体系,及时了解新污染物的分布和影响程度;加强立法和政策制定,强化新污染物治理的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大对新污染物治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共同应对跨境污染挑战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对我国新污染物治理需求提供了初步的方向和思路。 吴丰昌指出,为提升我国新污染物治理的水平,需要促进环境科学与工...
-
本站讯(记者 万睿志 梁淑仪 邓群 通讯员 李宏远 廖丹丹)12月22日至23日,海南大学第五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行,论坛吸引来自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多伦多大学、曼彻斯特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西北大学(美国)、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52名国内外青年学者参加论坛活动。 论坛现场。万睿志 摄 海南省委人才发展局副局长周汝伟,海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于文仲,海南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张继友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论坛开幕式由海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邱锡光主持。开幕式结束后,海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骆清铭与青年学者举行见面会。 周汝伟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海南是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港,具有优质的发展环境、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无限的发展前景。希望各位青年学者能够成为海南发展的合伙人与海南形象的代言人,以无限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和感人的形象,传播海南好声音,为...
-
本站讯(记者 唐天正 邓群 通讯员 农伟强 王鑫宇 陈佩华)12月20日晚上,海南大学第十八期顶尖科学家讲坛在思源学堂大礼堂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杰作题为《迈向核聚变能时代》的主题报告。来自海甸校区、儋州校区、观澜湖校区、崖州湾科教园、城西基础教学部的近2000名师生代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聆听报告。海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骆清铭主持讲坛。 讲坛现场。唐天正 摄 张杰以能源技术变革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作用为切入点,从人类终极能源的重要候选-聚变能、激光核聚变反应的点火之路、国外核聚变能发展路线图、我国核聚变能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核聚变能的发展历史与未来趋势,展望了核聚变能时代将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张杰指出,能源技术变革是历次工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一场以核聚变能驱动的工业革命即将来临。我国激光核聚变研究已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面向清洁能源的激光聚变研究,将有利于带动激光技术、精密光刻、高性能计算、工...
-
本站讯(记者 万睿志 通讯员 李天琦 冉欣司)12月17日上午,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党组书记、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原副主任叶小文在田家炳楼二楼报告厅作《中华文脉与文化自信——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主题讲座。海南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张继友主持讲座。 叶小文围绕“何以重焕光”“何以竞其优”“何以堪大用”“何以是中国”“乐以和其声”等内容,结合丰富详实的史料与生动鲜活的案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性传承与创新性发展进行细致阐述。他指出,“以人为本”的文化底色、“以和为贵”的天下大道、“以心为要”的常青之路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三条重要脉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紧扣中国在世界的和平崛起、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关键性问题,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力。 讲座现场。万睿志 摄 &ld...
-
本站讯(记者 万睿志 张娟 通讯员 聂萌)12月13日晚上,海南大学第十六期顶尖科学家讲坛在思源学堂大礼堂举行。深圳理工大学(筹)合成生物学院院长、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张先恩作题为《合成生物学——造物致知,造物致用》的主题报告。来自海甸校区、儋州校区、观澜湖校区、崖州湾科教园、城西基础教学部的师生代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聆听报告,海南大学官方B站同步直播。海南大学党委书记符宣国出席讲坛,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骆清铭主持讲坛。 讲坛现场。张娟 摄 张先恩以使能技术与理论创新、基因组与染色体的合成、代谢工程与细胞工厂为发展脉络,介绍了合成生物学的缘起与早期实践。他指出,合成生物学以面向未来的生物制造与生物科技为技术发展路径,目前在植物天然产物的微生物合成、药物生物合成、二氧化碳的资源化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但在DNA测序、合成与组装、基因编辑、蛋白质设计、底盘细胞等方面也面临着挑战。 张先恩表示,合成生物学主要包括...
-
12月8日至10日,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以下简称“大创年会”)在海南大学举办。 年会启动仪式现场。海南大学供图 本届年会由海南大学承办,以“乘势·日新”为主题,采取线下活动为主,同时开放云上展厅、线上互动等多渠道参与途径,包含创新学术论文交流、创新创业项目改革成果展示和创业推介项目交流三个主题活动。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近300所高校师生代表,教育部,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代表、“国创计划”专家工作组成员及行业代表共1500余人参加了本届年会。各省(市、自治区)及产业园区创新成果展、海南国际教育创新成果展、海南大学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成果展也同步进行。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高东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科教育处一级调研员侯永峰,“国创计划”专家工作组组长、天津大学副校长巩金龙,海南省教育厅总督学李渝凤、一级巡视员黎岳南,“国创计划”专家工作组副组长、西北工业大学...
-
2023年12月1日下午,叶朝辉院士应邀为海南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师生作题为“精密测量是物理的驱动力”的主题报告,讲述精密测量在物理学中的发展核心作用以及我国在精密测量方向的近期成果。报告由理论物理研究中心主任蔡庆宇研究员主持,海南师范大学陈相松校长、彭鸿雁院长等一行6人参加了报告会。 叶院士以如何定义“秒”及其测量精度的提高引入,围绕精密测量物理发展历程、重大成果等方面讲述,用几个案例诠释了从事精密测量的研究需要热情、耐心和长期的积累。叶院士说当代物理学基本问题的探索离不开精密测量,精密测量是近代物理学发展的重要基石和长期驱动力,精密测量带来有效数字的提高,往往预测着新的物理效应有待揭示,叶院士总结道:“实验上精密测量,理论上细说明白”。现在精密测量研究已成为科学和技术的前沿、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内涵,对物理学、航空航天、生命科学等领域的高新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叶朝辉院士 主题报告会场...